-
问
中医骨伤科和骨科的区别是什么
答
中医骨伤科和骨科的区别通常有理论基础不同、诊断方法不同、治疗方法不同等,如身体出现不适,建议及时就医。 1、理论基础不同:以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以现代医学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为理论基础。 2、诊断方法不同:中医骨伤科主要依靠传统的望、闻、问、切进行诊断。骨科主要依靠X光、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肌电图等诊断。 3、治疗方法不同:中医骨伤科采用保守治疗,骨科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和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方法。 中医骨伤科和骨科各有其特点和优势,在治疗骨科疾病时可以相互补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024-09-29
-
问
上火会导致牙疼吗
答
上火会导致牙疼,如出现身体不适,建议及时就医。 上火与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有关。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精神压力大、饮食不节制,过多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等。这些因素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口腔内的细菌容易滋生繁殖,引发口腔炎症,如牙龈炎、牙周炎等。炎症会刺激牙龈和牙齿周围的神经,从而引起牙疼。 当出现牙疼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口腔检查和诊断,以确定疼痛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口腔卫生,避免上火和口腔疾病的发生,对于维护口腔健康至关重要。
2024-09-29
-
问
上身热下身冷是什么原因
答
上身热下身冷可能是衣物不合适、久坐缺乏运动、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原因引起,需要就医完善检查。 1、衣物不合适:如果上身穿着过多过厚,下身穿着相对单薄,会使上身散热不良而感觉热,下身保暖不足而感觉冷。 2、久坐缺乏运动:长时间坐着不动,会影响血液循环,尤其是下半身的血液循环容易受阻,导致下身供血不足,温度较低,而上身相对活动较多,血液循环较好,感觉较热。 3、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可能影响下肢的神经传导和血液循环,导致下身感觉异常,发冷,而上身受影响较小。 生活中需要注意保暖,尤其是下身的保暖,保持适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2024-11-21
-
问
湿气重的表现有什么啊?
答
湿气重的表现一般有舌苔厚腻、身体困重、大便黏滞等,若有这些症状出现,建议及时就医。 1、舌苔厚腻:当体内湿气过重时,水湿之气会在体内积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脾胃虚弱则不能正常运化水湿,导致水湿上泛于舌面,使舌苔变得厚腻。 2、身体困重:湿气具有重浊、黏滞的特性,会阻碍人体的气机运行,使经络气血不畅。当湿气困阻于肌肉、关节时,就会出现身体困重、乏力的感觉。 3、大便黏滞:湿气困脾,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水湿不能正常代谢,从而使大便的性状发生改变,湿气重的人,大便不成形,黏腻不爽,容易粘在马桶上冲不下去。 湿气重的人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通风,避免居住在潮湿的环境中。
2024-09-29
-
问
肺热吃什么调理能好?
答
肺热的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吃羚羊清肺丸、清肺抑火片、蛇胆川贝液等药物调理一般能好。如果出现肺热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调理和治疗。 1、羚羊清肺丸:具有清肺利咽、清瘟止嗽的作用。能够有效清除肺热,缓解咳嗽、咽痛等症状。 2、清肺抑火片:有清肺止嗽、降火生津的功效。对于肺热引起的咳嗽、痰多、咽喉肿痛等有较好的疗效。 3、蛇胆川贝液:具有祛风止咳、除痰散结的功效。其中的蛇胆汁和川贝母等成分,能够清热润肺,对于肺热咳嗽、痰多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肺热的患者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比如辣椒、炸鸡、生姜等,以免进一步加重肺热。
2024-09-29
-
问
湿热和寒湿的症状有什么区别?
答
湿热和寒湿的症状一般有舌苔表现、面色及皮肤、身体感觉等方面的区别。如果对自身的体质判断不清或身体不适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1、舌苔表现:湿热者舌苔黄腻,寒湿者舌苔白腻。这是由于湿热内蕴,热邪熏蒸,故舌苔黄。而寒湿困阻,阳气被遏,故舌苔白。 2、面色及皮肤:湿热者面色多偏黄且油腻,易生痤疮、粉刺等。寒湿者面色晦暗,无光泽,可能伴有浮肿。 3、身体感觉:湿热者常感身体沉重、发热,尤其是午后明显,易心烦急躁。寒湿者身体怕冷,四肢不温,常有困倦乏力之感。 患者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运动,比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
2024-09-29
-
问
盗汗耳鸣吃什么药好啊?
答
盗汗耳鸣可能是阴虚火旺、气血不足、肝郁化火等原因引起,一般遵医嘱吃六味地黄丸、归脾丸、加味逍遥丸等药好。 1、阴虚火旺:体内阴液不足,不能制约阳气,导致虚火内生。虚火扰动,可出现盗汗、耳鸣等症状。可遵医嘱服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2、气血不足:气血虚弱,不能上荣头目,耳窍失养,可出现耳鸣;卫气不固,津液外泄,可致盗汗。可遵医嘱服用八珍丸、十全大补丸、归脾丸等药物进行改善。 3、肝郁化火:情绪不畅,肝郁气滞,久则化火,肝火上炎,可引起耳鸣;火热迫津外泄,出现盗汗。可遵医嘱服用丹栀逍遥丸、龙胆泻肝丸、加味逍遥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患病期间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劳累过度。
2024-11-21
-
问
嘴里起血泡是因为什么啊?
答
嘴里起血泡可能是机械性损伤、烫伤或灼伤、口腔溃疡等原因引起的,建议及时就医。 1、机械性损伤:比如在进食时不小心咬伤口腔黏膜,或者食用了过于粗糙、坚硬的食物,摩擦口腔黏膜导致局部小血管破裂,形成血泡。 2、烫伤或灼伤:喝过热的水、汤或吃了过烫的食物,会使口腔黏膜受到高温刺激,导致局部血管扩张、充血,容易形成血泡。 3、口腔溃疡:炎症因子可能会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渗出,在局部形成血泡。 嘴里起血泡后,应尽量避免自行挑破,以免引起感染,保持口腔清洁,饮食清淡,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果血泡较大或持续不消退,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疼痛、出血不止等,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