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
慢加急性肝衰竭会出现好转吗?
答
慢加急性肝衰竭可能会出现好转,但是要及时到医院做检查,遵医嘱进行治疗。 慢加急性肝衰竭通常是因为病毒性肝炎、酒精中毒或长时间接触毒性物质等原因,而造成长时间慢性肝损伤引起的一种疾病,会导致肝脏出现纤维化或者是肝硬化。病情比较轻食一般可以治疗好,如果病情比较严重不能完全治疗好,需要到正规的医院配合医生选择保肝的药物进行治疗,病情恶化后还需要进行人工肝与血液过滤治疗。 在治疗期间要注意多卧床休息,避免身体过于劳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或紧张,另外在饮食上要吃些清淡的食物,比如菠菜、芹菜、卷心菜等,不要吃油炸之类的食物。
2024-07-14
-
问
乙肝大三阳谷丙转氨酶偏高怎么办?
答
乙肝大三阳谷丙转氨酶偏高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抗病毒治疗、保肝降酶治疗等方法改善。 1、调整生活方式:患者应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长时间熬夜和过度劳累。戒烟限酒,避免酒精和烟草对肝脏的进一步损害。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有助于肝脏健康。 2、抗病毒治疗:乙肝大三阳谷丙转氨酶偏高常由乙肝病毒复制活跃导致肝功能受损引起。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拉米夫定片等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和损伤,从而降低谷丙转氨酶水平。 3、保肝降酶治疗:保肝降酶治疗能够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同时降低谷丙转氨酶。常用药物包括双环醇片、复方甘草酸苷胶囊等,这些药物能够改善肝细胞代谢状态,减少有害物质对肝细胞的损伤。 乙肝大三阳患者应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定期复查,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
2024-08-01
-
问
检查出了脂肪肝是什么意思?
答
检查出了脂肪肝的意思通常是肝脏内脂肪堆积增多,如果有不适症状,建议立刻就医。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正常情况下,肝脏内会含有一定量的脂肪,但一般不超过肝脏重量的5%,当脂肪含量超过5%时,就可能被诊断为脂肪肝。 脂肪肝的形成原因比较多,常见的有肥胖、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基础疾病等,通常可以遵医嘱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谷胱甘肽片、护肝片等药物治疗。恢复期间可以坚持适量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瑜伽等,有助于提高身体代谢水平,减少脂肪堆积。
2024-09-23
-
问
肝区痛是怎么回事啊?
答
肝区痛考虑是脂肪肝、胆囊炎、乙型病毒性肝炎等原因所引起。如果出现肝区疼痛且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 1、脂肪肝:因肥胖、不良饮食等导致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肝脏肿大,引起肝区隐痛。 2、胆囊炎:当胆囊不会发生炎症反应时,炎症刺激胆囊周围组织和肝脏,导致肝区疼痛。 3、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病毒侵袭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刺激肝脏包膜上的神经末梢,导致肝区疼痛。 出现肝区疼痛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饮食清淡,减少油腻、辛辣食物摄入,比如炸鸡、辣椒等,戒烟限酒,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
2024-09-20
-
问
问一下胆囊息肉严重吗?
答
胆囊息肉是否严重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判断,如果体积较小无症状,通常不严重,反之则严重,需要及时就医。 1、不严重:如果胆囊息肉比较小,并且无任何症状,通常无需过于担心,不严重,一般不需要紧急处理,但仍需定期监测。 2、严重:如果胆囊息肉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而且癌息肉的体积较大,伴随腹痛、黄疸等症状,可能表明较高的恶性风险,需要密切监测或考虑手术治疗。 患者在平时生活中一定要遵从医嘱定期检查身体,及时了解病情恢复情况。避免进食油腻性食物,比如油条、肥肉、炸鸡等。
2024-08-08
-
问
乙肝表面抗原大于250正常吗?
答
乙肝表面抗原一般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大于250IU/ml一般不正常,建议患者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之一,大于250IU/ml是不正常的,说明是阳性,提示受检者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史或当前正处于感染状态。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是乙型肝炎病毒的标志物,其浓度的高低可以反映病毒的复制水平和感染的活跃程度,当该值超过正常范围时,往往与慢性乙型肝炎或乙肝病毒携带状态有关。 乙肝病毒可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等途径传播,患者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传播给他人。
2024-08-01
-
问
胆囊壁胆固醇结晶是怎么回事?
答
胆囊壁胆固醇结晶可能是遗传因素、胆汁成分改变、胆囊收缩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若病情持续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1、遗传因素:部分人可能存在遗传易感性,导致胆汁中胆固醇代谢异常,容易形成胆固醇结晶。家族中有胆囊疾病史的人,患胆囊壁胆固醇结晶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 2、胆汁成分改变:胆汁中胆固醇含量过高,胆汁酸和磷脂相对减少,导致胆固醇的溶解平衡被打破,胆固醇容易析出形成结晶。 3、胆囊收缩功能异常:可能是由于胆囊炎症、胆囊壁增厚、胆囊神经肌肉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胆囊收缩功能减弱,胆汁在胆囊内停留时间过长,使胆固醇有更多机会沉积并形成结晶。 胆囊壁胆固醇结晶是胆囊疾病的早期表现之一,如果不加以控制和治疗,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胆囊结石、胆囊炎等疾病。平时应注意饮食均衡,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
2024-08-08
-
问
餐后胆囊是什么意思啊?
答
餐后胆囊的意思是在进食后胆囊的一种生理状态。若身体出现了其他异常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餐后胆囊是指在进食后,食物刺激胃肠道分泌胆囊收缩素,引起胆囊收缩,将胆汁排入肠道以帮助消化脂肪。引起餐后胆囊收缩的原因主要是进食后身体的消化需求。一般情况下,餐后胆囊本身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但如果胆囊存在疾病,如胆囊炎、胆囊结石等,在餐后胆囊收缩时可能会出现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存在餐后胆囊的患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规律,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比如辣椒、肥肉、炸鸡等,减少胆囊的负担。
2024-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