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提问快速查看历史提问问题
杨梓琪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问
检查得了乙肝严重吗?
答
检查得了乙肝是否严重,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如果肝功能正常,没有出现不适症状,一般不严重。如果出现了食欲不振、黄疸以及肝功能异常的情况则比较严重,需要及时配合医生治疗。 1、不严重:如果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肝功能正常,肝脏超声等检查也没有明显异常,一般不严重。这种情况下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可正常生活和工作,但需要定期复查。 2、严重:如果乙肝患者出现肝功能明显异常,如转氨酶大幅升高、胆红素升高,或者有肝硬化、肝癌等并发症,那就比较严重。患者可能会有乏力、食欲不振、黄疸、腹胀等症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乙肝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熬夜。饮食清淡,避免饮酒和食用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和复查。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同时,避免将乙肝病毒传播给他人。
2024-09-06
肝功异常的症状有哪些
肝功能异常可能会出现黄疸、消化系统症状、凝血功能障碍等症状,如果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1、黄疸:由于肝脏无法正常代谢胆红素,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累所致,表现为皮肤、眼球和黏膜的黄色染色。 2、消化系统症状:肝功能异常可能导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可能呈间歇性,与劳累、精神紧张或伴随其他疾病有关。 3、凝血功能障碍:肝脏在凝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肝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鼻出血、牙龈出血、淤血瘀斑等症状。 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肝脏问题。
乙肝抗体滴度会自己下降吗?
乙肝抗体滴度通常会自己下降,如果日常生活中出现异常症状,建议立刻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乙肝抗体主要是指乙肝表面抗体,是人体对乙肝病毒产生的保护性抗体。当人体接种乙肝疫苗或自然感染乙肝病毒后康复,都可能产生乙肝表面抗体。随着时间的推移,乙肝抗体滴度可能逐渐下降。一方面,抗体在体内会逐渐被代谢分解;另一方面,如果长时间没有接触到乙肝病毒抗原的刺激,免疫系统可能会逐渐减少抗体的产生。 对于有乙肝感染风险的人群,如医护人员、经常接触血液制品的人员等,应定期进行乙肝抗体检测,了解自身的免疫状态。
退黄疸的方法都有什么?
黄疸考虑与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梗阻性黄疸等原因有关,主要可以通过药物、手术等方式消退,具体方式要到医院咨询医生。 1、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主要是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超过了肝脏的代谢能力,从而导致胆红素生成过多引起的黄疸。主要可以在医生帮助下,通过输血的方式进行治疗。 2、肝细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是由于肝细胞受损,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发生障碍,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而引起的黄疸。需要遵从医嘱服用利肝片、云芝肝泰颗粒、甘草酸二胺胶囊等药物保肝治疗。 3、梗阻性黄疸:梗阻性黄疸是由于胆管阻塞,胆汁排泄不畅,导致胆红素反流入血而引起的黄疸。需要在医生操作下,通过胆管支架术治疗。 疾病治疗期间,要做好个人护理工作,以免病情持续加重。
出现肝内钙化灶会消失吗?
出现肝内钙化灶是否会消失,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如果是由于肝脏的轻微炎症引起一般会消失,如果肝内钙化灶比较大,是由于肝内胆管结石等原因引起的不会消失,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 1、会消失:一般来说,肝内钙化灶很少会自行消失。但在极个别情况下,如果钙化灶是由于肝脏局部的轻微炎症或小的损伤,在机体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下,随着时间的推移,炎症完全消退,损伤完全修复,有可能出现钙化灶逐渐变小甚至消失的情况,但这种情况非常罕见。 2、不会消失:大多数情况下,肝内钙化灶不会消失。肝内钙化灶是由于肝脏局部的钙盐沉积形成,可能是由于既往的肝脏炎症、创伤、寄生虫感染、肝内胆管结石等原因引起。一旦形成,钙化灶通常会长期存在,就如同皮肤受伤后留下的疤痕一样。 发现肝内钙化灶后不要过于紧张,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应定期进行肝脏超声等检查,观察钙化灶的大小、形态等是否有变化。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饮酒、熬夜等,保护肝脏功能。
乙肝15阳性该会是什么意思呢?
乙肝15阳性表示体内存在乙肝病毒,如果身体出现了不适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可能是急性乙肝感染的初期阶段,病毒刚刚侵入人体,还在复制和增殖。也可能是慢性乙肝感染的一种表现,病毒在体内持续存在,可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也可能有活动和进展的风险。 乙肝核心抗体阳性通常表示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可以是急性感染后的遗留标志,意味着机体曾经与病毒有过接触并产生了免疫反应。也可能提示慢性乙肝感染过程中,病毒与机体免疫系统长期共存的情况。 患者应避免饮酒、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要遵医嘱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乙肝表面抗体升高和什么有关系?
乙肝表面抗体升高可能与接种乙肝疫苗、自然感染乙肝病毒后康复、接触乙肝表面抗原物质等有关。如果发现乙肝表面抗体升高,一般无需过度担忧,但如果同时伴有其他异常指标,应及时就医,咨询医生以明确原因。 1、接种乙肝疫苗:这是最常见的原因。乙肝疫苗可以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乙肝表面抗体,从而保护人体免受乙肝病毒感染。接种成功后,乙肝表面抗体水平会升高。 2、自然感染乙肝病毒后康复:人体在感染乙肝病毒后,自身免疫系统可能会清除病毒,同时产生乙肝表面抗体。这种情况下,乙肝表面抗体升高通常意味着人体已经对乙肝病毒产生了免疫力。 3、接触乙肝表面抗原物质: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接触含有乙肝表面抗原的血液制品或其他物质,也可能刺激人体产生乙肝表面抗体,导致抗体水平升高。 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避免不必要的血液接触,定期进行体检。
胆碱脂酶偏低是怎么回事?
胆碱脂酶偏低通常是营养不良、有机磷农药中毒、肝病等原因所致,并立刻前往医院。 1、营养不良:长期营养不良,尤其是蛋白质摄入不足,可能导致身体缺乏合成胆碱酯酶所需的营养物质,所以会导致胆碱酯酶数值偏低。 2、有机磷农药中毒:患病后有机磷农药能与胆碱酯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羟基结合,形成磷酰化胆碱酯酶,从而使胆碱酯酶失去水解乙酰胆碱的能力,导致乙酰胆碱在体内蓄积,引起一系列中毒症状。 3、肝病:各种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可导致胆碱酯酶偏低。因为在肝脏病变时,肝细胞受损,合成胆碱酯酶的能力下降。 对于胆碱酯酶偏低的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可以怎么测黄疸呢?
一般可以通过目测法、经皮胆红素测定、血清胆红素测定等方式测黄疸。如果发现黄疸症状较为严重或伴有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 1、目测法:是一种较为简单的初步判断方法。通过观察皮肤、巩膜的颜色来判断是否有黄疸。如果皮肤和巩膜呈现黄色,可能存在黄疸。但这种方法只能大致判断,不准确,且无法确定黄疸的程度。 2、经皮胆红素测定:使用经皮胆红素检测仪,在新生儿的皮肤表面进行检测。这种方法无创伤、操作简便,可以快速得到胆红素值,但结果可能会受到皮肤颜色、局部血供等因素的影响。 3、血清胆红素测定:通过采集血液样本,检测血清中的胆红素水平。这是最准确的检测方法,可以确定黄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包括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等指标。 检测黄疸时要注意操作规范,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新生儿感染性黄疸怎么回事啊?
新生儿感染性黄疸通常是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等原因所致,必须高度重视,积极治疗,以免引起严重后果。 1、细菌感染:新生儿在出生过程中或出生后可能会感染各种细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这些细菌可以通过不同途径进入新生儿体内,引起感染。细菌感染后,会释放毒素,这些毒素可以破坏红细胞,导致胆红素生成增多。同时,细菌感染还会影响肝脏细胞的功能,使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从而引起黄疸。 2、病毒感染:新生儿可能感染多种病毒,如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这些病毒可以通过胎盘、产道或母乳传播给新生儿。病毒感染后,会直接损害肝细胞,影响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功能。此外,病毒感染还可能引起溶血,导致胆红素生成增多,加重黄疸。 3、支原体感染:出现支原体感染后也会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导致黄疸的发生。 对于新生儿感染性黄疸,应积极治疗感染源,根据病原体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进行治疗。
龚萍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妇产科
已解答30658条问题
孙丽芳 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妇产科
已解答27741条问题
牟丹蕾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感染综合科
已解答25247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