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泽蕊
副主任医师 |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呼吸内科
视频介绍
肺气肿的后遗症,可能会引起肺脏方面的疾病,也可能造成心脏方面病变。
患者出现肺气肿时,肺泡弹性明显减退,导致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残余气量明显增高,会引起明显的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能会出现高碳酸血症及低氧血症,甚至引起呼吸衰竭。
由于肺气肿长期病变,可能导致肺动脉高压,对循环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可能引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
2021-04-01 17:45
相关问答
/ Relevant Questions
推荐视频
/ Recommended video
-
肺气肿为什么会呼吸困难
肺气肿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大多是因患者终末细支气管出现异常扩张,肺泡弹性明显消失或减退,导致终末细支气管或肺泡出现过度膨胀,容积增加,患者气道壁受损,气体在肺泡或终末细支气管内积蓄;肺气肿会导致肺毛细血管大量减少,影响气体交换,导致肺功能下降,出现呼吸困难症状。 患者需在病变早期,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以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郝泽蕊
副主任医师 |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2021-04-01
-
肺气肿为什么不能感冒
肺气肿患者感冒后可能会引起病情加重,感冒可能由于细菌、病毒等各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病原体会对患者气管、细支气管及肺组织造成一定刺激,在肺气肿原有的病情基础上,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 所以对于肺气肿患者,预防感冒比较重要,肺气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保暖,避免着凉,减少感冒发生,有利于患者健康。
郝泽蕊
副主任医师 |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2021-04-01
-
肺气肿伴随呼吸困难怎么办
肺气肿如果伴随呼吸困难,需及时给患者进行吸氧疗法。如果肺气肿患者呼吸困难较重,很可能发生了呼吸衰竭,一般还会伴随头晕、头痛及面部发绀等症状,需及时改善缺氧情况。如果患者同时合并肺部细菌感染,一般会出现咳嗽、咳痰、发烧等症状,应积极进行抗感染
刘海燕
副主任医师 | 鹤岗市人民医院
2020-11-23
-
肺气肿会危及生命吗
肺气肿严重时可能会危及生命。肺气肿是一种病理状态,但如果能及时治疗,一般不会影响生命。肺气肿主要使用抗生素、吸氧疗法、支气管扩张剂等进行治疗,如果病情较重,肺功能会严重受损,影响到患者日常生活,甚至在静止休息时也会感觉到呼吸困难。重度的肺气
刘海燕
副主任医师 | 鹤岗市人民医院
2020-11-23
-
肺气肿的危害有哪些
肺气肿危害与病变程度、导致肺气肿的原因有关。 如果肺气肿的病变局限,通常不会有严重的危害,但如果是支气管扩张、结缔组织病等原因继发的局限性肺气肿,存在原发病危害。 双肺弥漫性肺气肿主要影响肺功能,呈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出现低氧血症,甚至呼吸衰竭等。 过度充气的肺泡破裂,相互融合形成肺大疱,其破裂引起气胸。严重肺气肿表现为桶状胸,心脏也可受累,出现肺源性心脏病。
刘海燕
副主任医师 | 鹤岗市人民医院
2021-04-01
-
肺气肿是肺癌吗
肺气肿不是肺癌。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出现持久性的异常扩张,肺组织、细支气管周围组织,出现异常病变,肺泡弹性明显减退,肺泡内残气量明显增高,导致肺组织过度充盈,引起肺容量增加的一种疾病。 肺癌是由于肺组织受到癌细胞侵袭,引起肺组织出现恶性肿瘤、占位性病变,引起一系列的症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 由于肺气肿和肺癌的病因不同、诊断不同、症状不同,治疗也有明显区别。
郝泽蕊
副主任医师 |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2021-04-01
-
肺气肿为什么冬天更严重
肺气肿患者在冬天会更加严重,是因天气变化对患者疾病造成影响。患者外出时,冷空气对患者气道造成严重刺激,对患者身体也会造成影响,患者可能会出现感冒,会引起肺气肿的病情加重。 肺气肿患者需注意在天气变化时及时的增减衣物,增强保暖意识,预防感冒的发生,可减少肺气肿的病情发作。
郝泽蕊
副主任医师 |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2021-04-01
-
肺气肿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肺气肿的发生与长期吸烟、职业暴露、遗传因素、先天结构异常等原因相关。尤其是长期吸烟是肺气肿发病率高的首要因素,烟雾中的有害气体可破坏支气管黏膜结构、使支气管痉挛、导致肺泡腔内残余气体过多,形成肺气肿,影响气体交换。 家族遗传因素是α-抗胰蛋白酶缺乏。肺结核等疾病引起支气管扩张可出现病变部位的局限性肺气肿。结缔组织病累及肺脏,除间质性肺炎外也可见肺气肿。
刘海燕
副主任医师 | 鹤岗市人民医院
2021-04-01
-
肺气肿造成胸痛怎么办
肺气肿造成胸痛,要到医院做详细检查,主要检查胸痛的具体程度和部位,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如果肺气肿合并了胸痛,是因肺部炎症引起,要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对于单纯的细菌性炎症,可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对症治疗,同时还需针对肺气肿进行治疗,有效地缓解
刘海燕
副主任医师 | 鹤岗市人民医院
2020-11-23
-
肺气肿的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
肺气肿患者饮食要注意清淡、易消化、营养均衡,要注意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可适当多吃些,含有丰富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吃些含蛋白质较丰富的食物,适当吃些坚果类食物。 避免吃油性较大,含有脂肪过多的食物,避免吃高热量食物,注意低盐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喝浓茶、咖啡等饮品。
郝泽蕊
副主任医师 |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2021-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