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
脂肪肝是传染病的吗?
答
考虑患者想要表达脂肪肝是传染病吗,脂肪肝一般不是传染病,如果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脂肪肝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其主要病因包括肥胖、酗酒、糖尿病、营养不良等,这些因素并非传染性因素。虽然某些病毒性肝炎可能会同时伴有脂肪肝,但脂肪肝本身不具有传染性。 患者日常要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质的摄取。还要适量运动,控制体重,避免久坐不动。同时,要戒除烟酒等不良习惯。还要定期复查肝功能、血脂等指标,以及肝脏超声,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2024-09-06
-
问
肝病传染吗?
答
肝病是否传染,需要根据疾病类型进行判断,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病,一般传染,如果是非病毒性肝病,一般不传染。肝部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检查。 1、传染的情况:如果是病毒性肝病,如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等,其病原体可以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等途径传播,这些病毒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导致他人感染。 2、不传染的情况:非病毒性肝病,如脂肪肝、酒精肝、药物性肝损伤等,这些肝病不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不具有传染性。 肝病患者要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在传染期内,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传染他人,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营养均衡,避免饮酒和过度劳累。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肝功能等相关指标。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与他人接触时,要如实告知病情,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024-09-23
-
问
肝有问题会得那些病?
答
得临床上指患有。肝有问题通常会患有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疾病,如果怀疑肝脏有问题,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肝功能检查和相关影像学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肝脏疾病。 1、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等,主要由不同类型的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病毒进入人体后,在肝细胞内复制,破坏肝细胞,导致肝细胞炎症、坏死。 2、脂肪肝:分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主要与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导致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超过肝细胞的代谢能力,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酒精性脂肪肝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对肝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干扰肝细胞的正常代谢,导致脂肪在肝细胞内堆积。 3、肝硬化:在长期的肝脏损伤过程中,肝细胞不断坏死和再生,同时伴有纤维组织增生。这些纤维组织逐渐取代正常的肝组织,形成肝纤维化。随着病情的进展,肝纤维化发展为肝硬化,肝脏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严重改变,影响肝脏的代谢、解毒、合成等功能。 总之,肝脏疾病种类繁多,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2024-09-06
-
问
脂肪肝会不会癌变啊?
答
如果是病情的早期阶段,及时干预治疗,脂肪肝一般不会癌变,如果病情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可能会癌变。患病后应及时就医。 1、不会癌变:如果在脂肪肝的早期阶段,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使脂肪肝得到逆转和恢复,肝脏功能保持正常,一般不会发生癌变。 2、会癌变: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的脂肪肝,可能会逐渐发展为脂肪性肝炎,进而引起肝纤维化、肝硬化,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肝癌的风险会显著增加。如果脂肪肝患者同时存在其他肝癌的危险因素,如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长期大量饮酒、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等,也会增加癌变的可能性。 患病后要注意饮食调整,控制热量摄入,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比例。
2024-08-13
-
问
菌血症怎么办?
答
菌血症的患者可以通过抗生素治疗、体液支持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进行改善。一旦患病,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1、抗生素治疗:根据菌血症的致病菌和药物敏感性测试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等。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抗生素的种类和剂量,以确保治疗的效果。 2、液体支持:菌血症患者往往伴有严重的失水和循环衰竭,因此及时补充足够的液体是治疗的重要手段。通过静脉输液、血浆代补等方式进行液体支持,可以提高血液循环和器官功能,有效减轻病情。 3、手术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如内脏破裂、子宫肌层炎伴脓肿、肠或胆囊坏疽等,需要手术治疗来清除感染灶。大的脓肿必须切开引流,坏死组织应彻底清除,以减少菌血症的发生和扩散。 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多喝水,勤排尿,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2024-09-24
-
问
肝炎的早期症状有?
答
肝炎的早期症状通常有乏力疲劳、食欲不振、黄疸等,为了避免病情进展,建议立刻就医治疗。 1、乏力疲劳:肝脏在人体的代谢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当肝脏发炎时,其功能会受到影响,导致能量代谢紊乱。肝细胞受损后,对葡萄糖的合成和储存能力下降,身体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从而使人感到乏力和疲劳。 2、食欲不振:肝脏是分泌胆汁的器官,胆汁有助于消化脂肪。肝炎会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导致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减弱,尤其是对脂肪类食物的消化能力下降,从而使人产生饱腹感和食欲不振。 3、黄疸:肝脏发炎时,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障碍,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胆红素是一种黄色的物质,在体内积聚过多时,就会引起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发黄、尿液颜色加深。 肝炎患者可以遵医嘱应用护肝片、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谷胱甘肽片等药物改善。
2024-08-13
-
问
肝炎应该做什么检查?
答
肝炎患者通常需要进行血常规、肝功能和影像学检查,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检查手段。 1、血常规:如果患者是病毒性的肝炎,可出现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如果是重症的肝炎,可出现红细胞低、白细胞高、血红蛋白低的现象,这就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测。 2、肝功能:肝功能检查主要包括谷氨酰胺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碱酯酶、胆红素、总胆红素等,通过这些指标可以综合判断目前肝功能的具体情况。 3、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是否存在肝脏肿胀的情况,可以为判断肝炎提供依据。 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多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劳累;饮食以清淡为主,少食多餐,注意营养均衡,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2024-06-08
-
问
戊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答
戊型肝炎是指戊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粪口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母婴传播等,如果身边有戊型病毒性肝炎家人,要定期到医院做检查。 1、粪口传播:戊型肝炎病毒可以通过感染者的粪便排出体外,如果粪便污染了水源、食物或者日常生活用品,健康人接触到这些被污染的物品后,通过口腔摄入病毒,就可能感染戊型病毒性肝炎。 2、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粪便如果污染了周围环境,如家庭中的家具、餐具、衣物等,健康人与这些物品密切接触,病毒可能通过手口途径进入体内。 3、母婴传播:孕妇在妊娠晚期感染戊型肝炎病毒,可能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或者在分娩过程中,新生儿接触了母亲的血液、羊水等被感染。 预防戊型病毒性肝炎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加强饮食卫生管理。
2024-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