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
经常会放屁是怎么回事?
答
放屁一般是指肛门排气。经常会肛门排气考虑是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乳糖不耐受等原因所致,具体原因要到医院详细检查。 1、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是由于胃肠蠕动减慢、消化酶分泌不足等原因,导致食物在胃肠道内不能充分消化和吸收。未被完全消化的食物会在肠道内发酵,产生过多的气体,从而引起肛门排气增多。 2、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肠道动力异常、肠道敏感性增加、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患者的肠道功能紊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饮食、情绪等。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肠道蠕动加快或减慢都可能导致气体在肠道内积聚,从而引起肛门排气增多。 3、乳糖不耐受:乳糖不耐受是由于人体肠道内缺乏乳糖酶,无法完全消化乳制品中的乳糖。未被消化的乳糖会在肠道内被细菌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和酸性物质,从而引起腹胀、腹痛、肛门排气增多等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细嚼慢咽,避免吞咽过多空气。
2024-09-12
-
问
胃酸食管反流怎么办啊?
答
胃酸食管反流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处理,建议及时就医。 1、一般治疗:患者应该注意饮食调理,避免吃辛辣刺激性、油腻的食物,避免饮酒。少食多餐,多吃易消化的食物,适当运动,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缓解胃酸食管反流的情况。 2、药物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奥美拉唑肠溶片、兰索拉唑肠溶片等治疗,也可以使用硫糖铝片、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保护胃黏膜。 3、手术治疗:如果长期胃酸分泌过多,已经形成胃食管反流病,对于不愿意长期服用抑酸药物或者是合并有食管裂孔疝的患者,可考虑行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内镜下抗反流术等手术治疗。 如果患者不适症状严重,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24-07-14
-
问
胆囊切除后胃痛是怎么了?
答
胆囊切除后胃痛考虑是胆汁反流、手术粘连、消化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建议及时去医院就诊,在医生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1、胆汁反流:胆囊切除后,胆汁的储存和浓缩功能会受到影响,使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当胃排空延迟或幽门功能失常时,胆汁容易反流进入胃内,刺激胃黏膜,引起胃痛。 2、手术粘连: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引起腹腔内组织的粘连,当粘连牵扯到胃部或周围的神经、血管时,会导致胃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异常,从而引起胃痛。 3、消化功能紊乱:胆囊切除后,胆汁无法规律地排放进入肠道参与消化,导致消化液分泌和食物消化吸收的节律被打乱。由于胃需要承受更多的消化负担,则容易出现功能失调,引发胃痛。 患病期间,日常饮食需要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减少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2024-08-06
-
问
陶土色大便是正常吗?
答
陶土色大便通常不正常,建议立刻前往医院,完善相关检查,明确具体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改善。 正常情况下,大便的颜色多为黄色或棕色,如果患有胆道梗阻性疾病,比如胆管结石、胆管炎等,容易致胆汁无法正常进入肠道,从而影响大便的颜色,出现陶土色大便,上述疾病没有自愈性,并且对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较大,因此不正常。 胆管结石患者可以在医生操作下通过胆管结石切除术治疗,胆管炎患者可以遵医嘱应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颗粒、头孢呋辛酯颗粒等抗生素类药物治疗。
2024-08-13
-
问
胃底腺息肉是什么呢?
答
胃底腺息肉是胃息肉的一种类型。如果检查发现胃底腺息肉应及时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胃底腺息肉主要发生在胃底和胃体部位。一般认为,胃底腺息肉的形成可能与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因素等有关。通常是良性病变,一般较小,表面光滑。多数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表现。 患者要注意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比如辣椒、炸鸡、生姜等,以免进一步加重病情。
2024-09-26
-
问
得了慢性萎缩性胃炎严重吗?
答
得了一般是指患有,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否严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如果病灶面积较小,一般不严重,如果病灶范围比较广,可能比较严重,建议去正规医院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1、不严重: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固有腺体减少或萎缩而引起的一种慢性胃炎,可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异常等原因所致,常见的症状是上腹部疼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如果萎缩的面积较小,患者出现的症状也会比较轻,所以不严重。 2、严重:如果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胃黏膜萎缩的面积较广,说明病情较为严重,患者可能会出现消化性溃疡、恶性贫血等后遗症,此时比较严重,可能会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治疗期间患者需要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尽量不要吃辣椒、生姜、芥末等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对胃黏膜造成刺激。
2024-08-13
-
问
有胃动力不足的症状怎么办?
答
有胃动力不足的症状时,可以通过优化饮食结构、适量运动、药物治疗等方法进行改善。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检查。 1、优化饮食结构:减少高脂肪、高纤维及辛辣食物摄入,这些食物难以消化,易加重胃负担。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但易消化的食物比例,同时保持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有助于促进胃动力恢复。 2、适量运动: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或瑜伽,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包括胃肠道的血液供应,从而增强胃蠕动能力,改善胃动力不足的症状。 3、药物治疗:若上述方法效果不佳,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促胃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西沙必利片等。这类药物能直接作用于胃肠壁,增加食道下部括约肌张力,防止胃-食道反流,同时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有效缓解胃动力不足引起的腹胀、嗳气等症状。 平时需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度运动,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以便及时了解自身的健康情况。
2024-07-14
-
问
c14检查结果为c值149怎么办
答
C14检查结果为C值149提示可能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改善生活习惯、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如果出现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情况,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建议进行治疗。 1、调整饮食:不良饮食习惯可能影响胃部环境,加重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需要少吃生冷食物,比如雪糕、冷饮、冰淇淋等,规律饮食,定时定量。 2、改善生活习惯:作息不规律、压力大等可能降低免疫力,不利于对抗感染。患者需要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适度运动,减轻压力。 3、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要使用药物进行根除,抑制细菌生长。患者可以遵医嘱采用四联疗法,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制胃酸分泌,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分散片抗菌消炎,枸橼酸铋钾胶囊保护胃黏膜。 治疗期间应采用分餐制,使用公筷,避免交叉感染。
2024-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