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
易栓症筛查是检查什么
答
易栓症筛查主要是检查凝血功能、蛋白C、蛋白S活性测定、抗凝血酶活性测定等,如果出现异常,建议及时就医。 1、凝血功能:如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等,通过检测凝血相关指标,了解血液的凝固状态。 2、蛋白C、蛋白S活性测定:蛋白C和蛋白S是抗凝系统中的重要物质,其活性降低可能导致血栓形成风险增加。 3、抗凝血酶活性测定:抗凝血酶能抑制凝血酶及其他凝血因子,其活性下降也会使血栓形成倾向增加。 在进行易栓症筛查前,应告知医生相关病史和用药情况。
2024-09-24
-
问
粒细胞百分比偏高要怎么办啊
答
粒细胞百分比偏高,可能是由于剧烈运动和应急状态、急性细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原因引起,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如果检查发现粒细胞百分比偏高,应尽快就医,明确原因,以便进行有效的治疗。 1、剧烈运动或应激状态:剧烈运动或身体处于手术、严重创伤等应激状态时,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促使骨髓释放更多粒细胞进入血液。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休息或应激状态解除后,粒细胞百分比会逐渐恢复正常。 2、急性细菌感染:身体受到细菌侵袭时,免疫系统会做出反应,刺激骨髓产生更多的粒细胞来对抗感染,导致粒细胞百分比升高。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阿奇霉素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3、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系统异常活跃,产生大量炎症因子,导致粒细胞增多。患者可遵医嘱服用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环孢素软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症状。
2024-09-24
-
问
淋巴细胞数偏低怎么办啊
答
淋巴细胞数偏低可能是由于营养不良、病毒感染、免疫系统疾病等多种原因引起,可通过遵医嘱服用药物的方式进行治疗。建议出现此类情况时及时就医,以便获得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1、营养不良:缺乏必要的营养素,如维生素B12或叶酸,可能导致淋巴细胞减少。治疗可能需要补充相应的营养素,如维生素B12片和叶酸片。 2、病毒感染:如HIV或流行性感冒,可能抑制淋巴细胞的生成。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我用奥司他韦胶囊、阿昔洛韦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3、免疫系统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能影响淋巴细胞的数量。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环磷酰胺片、泼尼松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患者需要保持均衡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果西兰花、胡萝卜、苹果等,以确保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2024-09-24
-
问
不规则抗体阳性是什么意思?
答
不规则抗体阳性的意思是指在血液检查中发现了特定的不规则抗体的存在。若在输血过程中出现了身体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不规则抗体阳性是不同于ABO血型和Rh血型抗体的血液抗体,其出现往往提示输血时容易出现输血反应。不规则抗体筛查大多是作为输血安全筛查,当出现大出血的情况,需要进行输血治疗,在输血的过程中应确保输入与患者血液相匹配、无相应抗原的红细胞,以避免溶血反应的发生。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
2024-09-24
-
问
多发性骨髓瘤早期症状有哪些?
答
多发性骨髓瘤早期症状有骨痛、贫血、蛋白尿等。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 1、骨痛:骨髓瘤细胞在骨髓中增殖,破坏了正常的骨骼结构,早期可能表现为轻微的骨痛,通常是腰部、肋骨或骨盆等部位疼痛,在活动或劳累后疼痛加重。 2、贫血: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贫血症状。这是因为骨髓瘤细胞抑制了正常的造血功能,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 3、蛋白尿:部分患者可能在早期出现尿液中泡沫增多的情况,这是因为骨髓瘤细胞产生的异常蛋白会损害肾脏,导致肾脏功能异常,出现蛋白尿。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逐渐发展为肾功能不全。 生活中要注意定期体检,特别是有家族病史或出现上述症状的人群,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度运动。
2024-09-27
-
问
血象是什么检查呀?
答
血象一般指的是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是一项基础且重要的医学检查项目。当医生建议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应积极配合,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血常规主要通过对血液中细胞成分的分析,来评估身体的健康状况。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多个项目的检测。白细胞的计数和分类可以反映身体是否存在感染、炎症或免疫性疾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测定能判断是否有贫血,以及贫血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血小板计数有助于了解止血和凝血功能。血小板减少可能导致出血倾向增加,而血小板增多则可能与某些血液疾病或炎症反应相关。 若检查后存在异常,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恢复期间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
2024-09-24
-
问
纤维蛋白原低咋回事的?
答
纤维蛋白原低考虑是营养不良、药物因素、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等原因。 1、营养不良:长期营养摄入不足,特别是蛋白质缺乏,会导致肝脏合成纤维蛋白原的原料不足,从而影响其正常合成。 2、药物因素:使用某些抗凝药物或抗血小板药物可能抑制纤维蛋白原的合成或增加其消耗,导致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 3、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这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导致的疾病,患者体内纤维蛋白原基因缺陷,导致合成和释放减少,表现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降低。 患者日常应增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摄入,如鸡蛋、牛奶、瘦肉等,同时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K,促进营养吸收。定期监测纤维蛋白原水平,及时发现异常并就医,以免病情恶化。
2024-09-24
-
问
嗜酸粒细胞数偏低可以自愈吗?
答
嗜酸粒细胞数偏低一般指的是嗜酸性粒细胞数偏低。嗜酸性粒细胞数偏低是否可以自愈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而定,如果是生理性因素导致的嗜酸性粒细胞数偏低,一般可以自愈,如果是病理性因素导致的嗜酸性粒细胞数偏低,一般不可以自愈,建议及时就医。 1、可以自愈的情况:在一些生理情况下,如剧烈运动、应激状态或夜间睡眠时,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嗜酸性粒细胞数偏低。这种情况下,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随着身体状态的恢复,嗜酸性粒细胞数可能会逐渐恢复正常,有自愈的可能。 2、不可以自愈的情况:如果嗜酸性粒细胞数偏低是由某些疾病引起的,如急性感染、严重烧伤、大手术后等,那么自愈的可能性较小。这些情况下,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待病情得到控制后,嗜酸性粒细胞数可能会逐渐恢复。但如果原发疾病较为严重或持续存在,嗜酸性粒细胞数可能难以恢复正常。 建议在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2024-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