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_好在医生

川崎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黄东生

黄东生

主任医师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儿科

三级甲等

川崎病的治疗原则通常有阿司匹林治疗、丙种球蛋白输注、控制炎症、心脏功能监测、抗凝治疗等。一旦怀疑孩子患有川崎病,应立即就医,尽早诊断和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1、阿司匹林治疗: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阿司匹林具有抗炎、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在川崎病急性期,大剂量的阿司匹林可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血管炎症对冠状动脉等重要血管的损害;在恢复期,小剂量阿司匹林可防止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风险。

2、丙种球蛋白输注: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其能迅速提供大量抗体,中和体内的炎症因子,调节免疫反应,抑制过度的免疫激活,从而有效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

3、控制炎症:可遵医嘱选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泼尼松片、地塞米松注射液,这类药物可强大地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血管壁的炎症水肿,改善患儿发热、皮疹、黏膜炎症等症状。

4、心脏功能监测:通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手段密切观察心脏功能,包括冠状动脉的内径、管壁厚度、血流情况以及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等。及时发现心脏病变,以便调整治疗方案,如发现冠状动脉瘤形成,需加强抗凝等治疗措施,保障心脏功能稳定。

5、抗凝治疗:遵医嘱使用华法林钠片、肝素钠注射液等。当患儿存在冠状动脉病变,尤其是有血栓形成风险时,抗凝治疗可防止血栓形成,保持冠状动脉通畅,华法林钠片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调整剂量,肝素钠注射液多用于急性期且需在医院密切监测下使用。

患儿在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加重心脏负担,在疾病恢复后的一段时间内应遵循医生建议逐渐恢复正常活动。

2025-03-12 1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