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判断方法是什么?_好在医生

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判断方法是什么?
刘风

刘风

主任医师 |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血液科

三级甲等

碱性粒细胞白血病是1906年由Goachim等首次报道的,嗜碱性粒细胞在血和骨髓中最常见。患者除有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特点外,还有因高组胺血症所致的荨麻疹、皮肤潮红及众多的胃肠道症状。BL有两种类型:一为起病急即为急性型,另一种为慢性CML晚期的嗜碱性粒细胞病。

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判断方法为血象。白细胞计数一般在(2.8~144)×109/L,偶尔可高达500×109/L,各阶段嗜碱性粒细胞均可增多,一般占20%~100%,血红蛋白和血小板也减少。

而另一种方法比较专业,名称为骨髓象。除原粒细胞增多外,可见大量的嗜碱性粒细胞增多,一般占33%~99%,嗜碱性粒细胞用甲苯胺蓝或闪光蓝染色,阳性反应强,有一定特异性,白血病细胞内少见Auer小体,氯乙酸酯酶染色中,正常嗜碱粒细胞呈阴性反应,而该病可呈阳性反应,但也可呈阴性、髓过氧化酶和苏丹黑B阴性或阳性、过碘酸希夫反应阴性,也有阳性,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阳性或阴性。

光镜下,原始细胞的成熟程度,不同患者之间变异很大,原始细胞的核外形从圆形或椭圆形到分叶状或有深的凹陷,核仁常显著,胞质少至中度,并有轻微的嗜碱性,有的原始细胞胞质含有空泡。成熟嗜碱性粒细胞少见或缺乏;有时中性粒细胞轻微异常和轻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红系及巨核细胞正常。其治疗方法与白血病治疗方法同,读者可参考相关资料。

当对疾病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后,及时治疗不拖延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2020-06-08 17:33

推荐科普

/ popular 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