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瘤手术在新技术的加持下更加精细 _好在医生

垂体瘤手术在新技术的加持下更加精细
孟肖利

孟肖利

副主任医师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神经外科

三级甲等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一位37岁的女性患者由于头痛、头晕、面容变宽、手脚增大5年、月经不规律1年来院就诊。经头颅MRI确诊为鞍区占位病变,考虑垂体瘤。行内镜下经鼻蝶鞍区占位性病变切除术,术后给予预防感染、脱水、止血、抑酸、营养神经、补液等治疗。术后头痛、头晕的症状基本消失,肢端肥大也明显好转,月经也恢复规律。

【基本信息】女、37岁

【疾病类型】垂体瘤

【治疗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就诊时间】2021年4月

【治疗方案】内镜下经鼻蝶鞍区占位性病变切除术,术后给予预防感染、脱水、止血、抑酸、营养神经、补液等治疗

【治疗周期】住院21天

【治疗效果】一般情况较好,无明显特殊不适

一、初次面诊

我曾经诊治过这样一位患者,患者是一位37岁的女性,因头痛、头晕、面容变宽、手脚增大5年、月经不规律1年来院就诊,入院查体:神志清楚、精神可,记忆力、计算力减退,应答切题、遵嘱活动。面容变换,手脚增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粗测双眼视力下降,视物模糊,无明显视野缺损,嗅觉下降。四肢肌力肌张力基本正常,双侧巴氏征(-)。辅助检查:头颅MRI:鞍区见不规则团块状肿物,稍长T1混杂T2信号,约1.8*2.6.3cm,内部可见囊变,包绕右侧颈内动脉。可确诊为:鞍区占位病变,考虑垂体瘤。为进步一治疗,收入我院就诊。

二、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完善常规检查,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及病变部位良恶性,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表示同意进行手术治疗,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拟行手术“内镜下经鼻碟鞍区占位性病变切除术”。术前检查各项生命体征无明显异常,无手术禁忌症。遂于2021-4-24行内镜下经鼻碟鞍区占位性病变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将切除肿物常规送病理检测,术后安返病房,予以预防感染、脱水、止血、抑酸、营养神经、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

术后第一天患者床头可抬高10到15度,帮助减少颅内低压的发生几率。而后患者病情稳定,神志清楚后,床头摇高至30到45度,逐渐过渡至坐起,以减少患者不舒服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术后2周,患者症状明显缓解,鼻腔纱布已拔除,无渗出,无不适主诉,查体未及明确异常体征,各项辅助检查回报结果提示病情平稳,病理报告提示非典型垂体腺瘤。患者头痛、头晕、面容变宽、手脚增大5年、月经不规律也逐渐得到改善。

经过住院21天的治疗患者及其家属请求出院,经请示上级医师,结合患者各项查体无异常,遂准予带药出院,三个月后于门诊复查,有任何不适及时就诊。

三、治疗效果

患者经治疗后一般情况良好,术后头痛、头晕的症状基本消失,肢端肥大也明显好转,月经也恢复规律,无其他明显特殊不适。查体:神志清楚、精神可,记忆力、计算力减退,应答切题、遵嘱活动。面容变换,手脚增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粗测双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改善,视物清晰,无明显视野缺损,嗅觉下降,四肢肌力肌张力基本正常,双侧巴氏征(-)。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四、注意事项

患者手术后一定要控制血压的平稳,减少垂体瘤手术后再次出血的发生。手术三天内切忌不要做擤鼻涕或擦鼻涕这种高危动作,避免鼻腔内膨胀海绵脱出,引起大出血。如有脑脊液鼻漏,一定要绝对卧床休息两周。

患者休息一个月,三个月后我科门诊复查,三个月后复查头颅MRI,平扫+增强。携带术前、术后所有影像学资料于我科复查。

日常生活中多喝水,吃容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剧烈喷嚏,忌高负荷劳动、运动。如出现发热、头晕、多尿、乏力、视力明显改变、脑脊液鼻漏、意识障碍等症状,必须及时就近就医。严格准确记录每日出入量及每小时尿量,同时观察尿量、尿色及有无多饮多食现象。连续两小时尿量均超过300ml可视为尿崩,尿崩可以起水和电解质的紊乱,应尽早处理,口服弥凝多可控制,定期复查血电解质。

五、个人感悟

垂体瘤是颅内第二常见的良性肿瘤,大多数需要手术治疗。近年来,颅底内镜技术的发展使垂体瘤手术更精细,效果更好。本例垂体瘤采用经鼻内镜下假包膜分离技术完整摘除,正常垂体组织保护更好,肿瘤切除更干净,术后各项内分泌化验指标都恢复正常。术前头痛头晕症状消失,肢端肥大也明显好转,月经恢复正常。目前病人完全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实际上是因为垂体窝长垂体瘤,向上压迫引起视力减退。早期出现视力症状,应及时就诊。垂体瘤的高发人群,第一,主要有一定遗传倾向性的人,第二,有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的家族因素,第三,长期甲状腺功能低下或者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的人。

如果患者被确诊患有该疾病,不要过于忧心,如今的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可以在较高程度上达到治愈的效果。

2022-06-07 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