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明显诱因胃区钝痛,极有可能是急性阑尾炎_好在医生

无明显诱因胃区钝痛,极有可能是急性阑尾炎
赵凤林

赵凤林

主任医师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疝和腹壁外科

三级甲等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55岁男性因无明显诱因胃区疼痛,后疼痛逐渐转移至右下腹部并固定,随即入院治疗,经检查明确为急性阑尾炎。但此患者出现症状后及时就诊,经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在此提醒广大患者,身体出现异常应及时就诊,避免延误治疗,影响治疗效果。

【基本信息】男,55岁,已婚。

【疾病类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

【就诊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就诊时间】2019年8月

【治疗方案】手术治疗: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

【治疗周期】住院7天。

【治疗效果】术后恢复良好,腹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术区辅料包扎完整,无并发症。

一、初次面诊

患者55岁,中年男性,于8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区疼痛,呈持续性钝痛,无恶心呕吐,略有腹胀,无腹泻,疼痛逐渐转移至右下腹部并固定,自行口服阿莫西林,症状无明显缓解,于是来我院就诊检查。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头晕、乏力,无头痛,昏厥,无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咯血、低热盗汗、发绀史,有吸烟史。查体:腹部平坦,未见肠型及胃蠕动波,腹软,右下腹部压痛性,反跳痛弱阳性,肌紧张弱阳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次/分。

二、治疗经过

入院后辅助检查超声:阑尾较宽处约10.2mm,腔内为无回声区,透声欠佳,周边系膜回声增强,远端可见少量渗出,范围约4.9*3.2mm。

急性阑尾炎典型临床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治疗首选手术,诊断明确急性阑尾炎,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患者及家属同意手术,签字确认。于2021年8月15日13:40在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患者硬膜外麻醉后仰卧手术台上,待麻醉显效后,术区常规碘伏消毒,铺无菌孔巾,取右下腹作麦氏切口,长约5.0厘米,依次切开腹壁各层,止血入腹腔,见腹腔少量淡黄色脓液,用辅料脓液,寻找结肠沿结肠带寻找阑尾,见阑尾长约6.0厘米,直径约1.0厘米,阑尾肿胀,表面充血水肿,附有脓苔,术中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肠粘连。术中失血10ml,未输血,输液300ml,术毕患者安返病房,体温:36度6,脉搏11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19/71mmhg,神清语明,眼睑未见水肿,结膜未见苍白,颈软,心肺未及异常杂音,给予补液静点抗生素对症治疗,观察生命体征。

三、治疗效果

患者一般状态尚可,无明显不是主诉,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腹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术区辅料包扎完整,切口红肿,有少量脓性液体渗出,触痛阳性,叩成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尚可,患者申请出院,签字确认出院。

四、注意事项

1、术后,由于手术遗留的疼痛以及患者对自身病情和手术缺乏相应认知,阑尾炎患者往往会产生心理问题和负面情绪,患者情绪表现通常为紧张、焦虑、不安,会过于在意术后疼痛。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宣传教导,普及相关病情知识,让患者对自身病情产生了解,并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开解疏导,对患者给予安慰、鼓励与支持,使患者能够在身体的恢复过程中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2、注意饮食时机,早期可以少食多餐,逐渐恢复到正常饮食。

3、注意术后创口情况,预防感染。

4、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5、进食易消化粗纤维食物。

6、切口定期换药,如有不适随诊。

五、个人感悟

急性阑尾炎病因:阑尾管壁中的淋巴滤泡明显增生及管腔中的粪石或结石,是引起阑尾管腔阻塞的两大常见原因,而阑尾管腔阻塞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病因。

主要病因:

1、梗阻:阑尾是一个细长的管状结构,远端为盲端,仅一端与盲肠相通,系膜短使阑尾卷曲成弧形,导致管腔易于梗阻。一旦梗阻可使管腔内分泌物积存、腔内压力增高,压迫阑尾壁阻碍远侧血供,使阑尾炎加剧。常见的梗阻原因为:

食物残渣、粪石、异物、蛔虫等阻塞阑尾管腔;

阑尾系膜过短而形成的阑尾扭曲,阻碍管道通畅;

阑尾壁曾被破坏而致管腔变小,减弱阑尾的蠕动功能;

阑尾黏膜下层淋巴组织增生或水肿使阑尾管腔明显狭窄;

阑尾在盲肠部位的开口附近有病变,如炎症、息肉、结核、肿瘤等,使阑尾开口受压,排出受阻。

梗阻为急性阑尾炎发病常见的基本因素,急性阑尾炎发病时通常先有上腹部或脐周疼痛,是由阑尾管腔受阻、内压升高引起的。

2、感染

其主要因素为阑尾腔内细菌所致的直接感染,阑尾腔与盲肠相通,肠道内的各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和厌氧菌在阑尾黏膜有损伤时,侵人管壁,引起不同程度的感染,还有一部分感染起于邻近器官的化脓性感染侵人阑尾。

3、胃肠道疾病影响

胃肠道疾病,如急性肠炎、炎性肠病和血吸虫病等,可直接蔓延至阑尾,或引起阑尾肌肉和血管痉挛,使阑尾管腔狭窄、血供障碍、黏膜受损,细菌人侵而致炎症。

2022-05-17 10:36

推荐科普

/ popular science